十月:震撼世界的十天
October - Ten Days That Shook the World
---------------------------------------

葛萊哥里亞力山德羅夫/謝爾蓋愛森斯坦
Grigoriy Aleksandrov / Sergei M. Eisenstei

---------------------------------------

1927 │ Soviet Union │ DCP │ B&W │ 101min

---------------------------------------
 
       
 

★ 1929 美國家家評論協會 最佳外國電影獎

1917年,俄國人民好不容易推翻了專制墮落的沙皇帝國,臨時政府卻因鬥爭不斷而顯得軟弱,未能有效解決對外戰爭失利及國內民生凋敝的問題。於是,士兵和工人們再起反抗,在列寧的組織及帶領下,俄語稱「布爾什維克」的赤衛軍在現今名為聖彼得堡的彼得格勒集結,向臨時政府所在的冬宮進發,並於翌日攻克目標,宣布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宣揚社會主義的國家: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史稱「十月革命」。

從列寧開始,蘇聯當權者即相當明白電影藝術形塑人民史觀思想及意識形態的強大力量。1927年,適逢十月革命十週年,政府委命甫完成傳世鉅作《波坦金戰艦》的愛森斯坦和亞力山德羅夫再展長才,拍攝《十月》重現偉大歷史來為國慶獻禮,許多當時曾參與起義的軍隊領導,以及受壓迫的無產階級群眾皆參演其中。「震撼世界的十天」為美國附加的譯名,取自當時美國記者報導十月革命的新聞著作,也是本片的參考腳本。

儘管官方給出的評價不如預期,因猶太人及同性戀身份被史達林排擠的愛森斯坦,再因本片被批評為過度形式主義、敘事複雜難懂,無法服務廣大平民階級。然而,伴隨著蘇聯知名音樂家蕭斯塔科維奇劇力萬鈞的交響配樂,本片反而在世界各地獲得讚譽,透過精緻的快速剪接和場面調度,《十月》成功表現出慷慨激昂的列寧演說、氣勢壯盛的紅軍群像、無能腐敗的深宮官僚,以及緊張刺激的戰事進程,甚至時常被後世視為真實紀錄影像來引用及討論,在在確證本片於蘇聯影史和蒙太奇電影美學中不可忽略的經典地位。

導演介紹 ---
葛萊哥里亞力山德羅夫 Grigoriy Aleksandrov
謝爾蓋愛森斯坦 Sergei M. Eisenstei
愛森斯坦於1898年生於里加,亞力山德羅夫則於1903年生於葉卡捷琳堡。兩人皆為蘇聯蒙太奇運動重要的創作者,於1921年相遇後開始合作,在愛森斯坦初試啼聲的《罷工》(1924)中,亞力山德羅夫擔任了編劇,在名留青史的《波坦金戰艦》(1925)中,亞力山德羅夫亦參與編劇並擔綱演出,隨後兩人更共同編導《十月:震撼世界的十天》(1927),三部作品在題材背景和電影語言上開創新局,不僅是蘇聯左翼史觀的重要見證,更是愛森斯坦實踐蒙太奇美學理論的不朽經典。

 
【本片放映時刻】
schedule

12/14(六) 12:35
12/20(五) 14:55
12/25(三) 19:50
 
 
 
 
 
 
 
 
 
 
Add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8號 (捷運中山站旁)
No.18, Sec. 2, Zhongshan N. Rd., Zhongshan Dist., Taipei City 104, Taiwan (R.O.C.)
Tel 886-2-2511-7786  Fax 886-2-2560-5222

Copyright @ 2006 spotlight. All rights reserved.